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重新认识我的副业-世界观速讯

鸟哥笔记   2023-06-21 15:05:09

来源:大力哥


【资料图】

老实说,我做副业的历史比工作年限还长。

2017年秋天,我开始参加校招,目标是进入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。那一年,拼多多还没有成为京东的对手,字节跳动在上海也没有产品岗。ofo和摩拜都来了上海交大,我们几个学生骑着小黄车和小红车去听招聘宣讲会。

那年的秋招,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,最终也只有两个offer,薪资也是一般的水平。但在校招求职之外,我多做了一件事:通过在公众号写文章来记录自己的面试心得。

我的内容也比较真实和具体,关于群面、单面、简历修改等等,这些求职路上必经的环节,我每次经历过之后,都会用心记录下来,尤其是我自己的思考。

很快,有读者开始加我的微信,他们也都是那一届一起求职的小伙伴,他们会咨询我一些互联网求职相关的问题。

接着,我冒出了一个念头,能不能做付费的咨询。

我开始找一些聊得比较好的朋友做实验,先为他们提供咨询,聊一个小时的,再看看他们愿意付费多少。

就这样,我的副业之路开始了。

一开始是非常顺利的,我提供的咨询话题,都非常能切中应届生求职的痛点,大致包括这么几类:

1、有很多实习经历,但不知道如何整理在简历上

2、没有实习经历,有一些校园经历,不知道该如何挖掘,才能跟招聘要求匹配上

3、获得面试机会了,但没有经历过,希望能模拟一下,提前找到一些状态

4、很害怕互联网的群面,听说通过率很低,希望可以模拟一下

5、获得了一些offer,不知道如何选择,希望给点建议

注意,在这个阶段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应届生,所以跟同辈们聊这些话题,我自己也能收获非常多。

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背书,也就是靠着一篇篇地写文章,同时靠大家帮我宣传,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。

接着到了2018年4月,我开始进入美团,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。有了主业,副业的时间就几乎没有了,甚至连公众号也断更了很久。

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9年9月,我来到成都,进入了多点Dmall(一家新零售领域的创业公司)工作。

多点的工作节奏没有美团那么紧张,我有时间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,又开始在公众号上输出一些内容,到了2020年春天,这些内容上的积累又开始获得了回报。

2020年3月,陆续开始有学弟学妹找我咨询。这时候,我的角色从同辈变成了前辈,我处在一个非常适合做校招咨询的阶段:一方面我有了两年的产品工作经验;另一方面我没有脱离校园很久,对于校招还是比较了解的。

2020年整年,我做了100多场 1 对 1咨询,同时还在牛客网上讲课、做直播,非常忙碌,很多时候周末一连5场咨询。

但这个阶段我已经感觉到一些疲倦了,体力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给晚辈做咨询于我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帮助。虽然这个过程可以锻炼我的表达和逻辑思维,但在我真正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上,没有帮助。

这时候,我开始面临副业带给我的最大冲击:关于「我是谁」的问题。

这个问题我先不展开,卖个关子,后面会详细讲到。我先继续讲我的故事。

到了2021年后,我业余时间的重心逐渐往内容创作迁移,咨询也在做,但没有发力去宣传,所以也是有一阵没一阵的。一直到今天,我在想,可能这种状态都不能叫做,我还有一份副业了。

我的好友圈里,有不少做类似事情的人,有些人选择把它当作主业,甚至做得非常出色。

王戴明老师,公众号「ToB老人家」的主理人,做自己的知识星球和付费课程,在B端产品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;

电商产品老王,虽然没有聊过天,但一直看他从做视频号到做电商产品的训练营,帮助到了很多人。

邦帮的小小哥,通过内容偶然认识的小伙伴,自己在做求职咨询服务,全职,从朋友圈看,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。

公子龙,是我认识的程序员里,做内容做得最好的,他跟我说他有强烈的变现欲望,所以坚持下来了。

遗憾的是,我没能把付费咨询做成一个事业,甚至没能坚持下来,为什么?

在副业的早期阶段,驱动我做下去的原因是热爱。我喜欢那种帮助到别人同时换得经济回报的感觉,尤其是当那些同辈们因为我提供的咨询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工作offer之后,我会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。

我记得还没有毕业的时候,我组织过一场模拟群面,参与者是上海不同高校的应届生们,考虑到地点远近,我们选择在南京东路的一家咖啡店进行模拟面试。

那一天我依稀记得自己有点感冒,但还是从闵行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,赶到现场,指导模拟面试,然后再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回学校。

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点发烧,但面试结束后大家的反馈,让我感觉这一趟跑得值得。

在副业的第二个阶段,当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后,驱动我做副业的原因是「成就感」,那时候我来到一家二线城市的创业公司,虽然有无数个理由支撑自己做了这个选择,但每每想到跟自己一起从交大毕业的小伙伴,在更知名的公司,挣更高的薪水,心里总是有点不平衡。

坦诚地说,那个阶段我需要一些额外的成就感,恰好咨询副业带给我了这种成就感。虽然有时候成就感的外壳下,是虚荣心的内核,尤其是阿里腾讯等大厂的晚辈也来咨询我时,但至少这是一种足够强的驱动力,让我坚持了一整年。

后来,驱动力渐渐消失了。有人找我时,我会接,然后认认真真提供咨询服务,但内心里渐渐失去了那种「做大做强,再创辉煌」的冲劲。

偶尔有朋友问到我,大力哥,你最近的副业做得怎么样,我会说,哎,最近太忙了,所以没有什么精力投入,然后对话就结束了。

但我心里知道,这些都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,更深层次的原因,在于我的驱动力变了。早期的驱动力是利他,因为对眼前这个咨询我的个体来说,我提供了价值;后来的驱动力是利己,因为物质回报和虚荣心都满足了。

但现在,我的驱动力变了,这背后,是我对「我是谁」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。

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,我坚定的认为,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于人生而言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,秉持着这个信念,我努力在这件事上帮助到其他人。

后来在创业公司,我需要一些人生信心,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牛逼的人、厉害的人,这样即使工作中再怎么不顺,我的精气神也能支棱起来。

现在,我已年过三十,而立之年后,需要有一些更丰满的东西充盈自己的内心,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些更客观的认识。

不得不承认,在我工作的前五年,我并没有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:跳槽太多,没有深耕某个领域,没有成为专家,让我如今依旧在一线岗位上摸爬滚打,能够养家糊口,但并不能左右太多。

我相信在产品这个领域,市面上有很多牛逼的产品经理,他们的输出会比我更专业,更能帮助到需要提升能力的产品经理们。

而在应届生求职这个领域,也有很多的公司或者个体比我更了解应届生这个群体,可以提供更多的无差别信息,以及适合他们的产品(当然我希望他们不要割韭菜)

那我的优势是什么呢?

我想了想,是内容创作:把对这个世界的观察,经过有逻辑地组织,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我说它是优势,并不是因为我现在做得有多么好,这一点你们从我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据也能看出来;而是因为,我坚持写公众号已经7年了,从未觉得累。

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

有了这个优势,我希望做什么呢?

我希望用我的文章,替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的职场人发声,关于那些真实又冷酷的问题。

有些问题明明存在,但我们不敢说,更谈不上解决,有些感受明明存在,但我们不敢表达,更谈不上和解。

这些问题,可能关于职业迷茫,关于被裁员笼罩的心惊胆战,关于要不要结婚和养小孩的动摇,关于被房贷捆住的脚步,关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开心的自我怀疑。

上一篇写了「离开字节跳动」,很多不认识的读者加我微信,向我表达感谢,感谢我说了他们想说的话。

我在想啊,这个社会里,有人会教你们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,有人会教你们如何找到另一半,有人会教你们如何晋升加薪,但也需要有人替你们表达一些深藏在心里很久的一些话。

最后,再回到副业这个话题。

一般意义上的副业,是说,我在本职工作之外的时间,从事其他劳动,换得额外经济回报。那如果其他劳动无法带来经济回报,又很费脑子,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一些使命感在驱动,比如写文章这件事。

这样的事情算不算副业。

我觉得核心在于,写文章的人,究竟是一时兴起,还是真正想当作一份事业来做。我见过很多一时兴起的人,注册一个公众号,想表达了就写两篇,后面就断更,最后就放弃。

但真正当作事业来对待的人,首先要能坚持下来,其次能通过持续的内容表达贡献一些真实的看得见的价值。

无论这样的价值贡献能不能换来经济回报,在我眼里也都算一份事业。

上班努力干活,下班努力写作,这可能就是当下最适合我的副业状态吧。